培力與陪伴

 基層公務員之旅

TonyQ

 

g0v summit 2016 - lighting talk
http://goo.gl/OYKdU9

時間只有五分鐘

關於我的部分
介紹請讓我跳過
我是誰,真的不重要

只要知道我會寫程式就行了

總之我一個禮拜
平均陪公務員實體會議四小時

線上的咨詢服務

一週概算約十小時

累計資訊服務聊天時數

2112 + 1056 + 448 =  3616

替代役 + 政院服務 + 一般
(約)

聽說到了一萬個小時
就會對一件事情很厲害

但是
因為還沒到一萬個小時

 所以沒有很厲害

接觸過的公務員

如果只算聊超過四小時的

不算被抓去開會只是為了被交差的

應該有 60 位

處長主委副主委副處長專員...級: 約 10 位

科長級: 約 8 位

科員級:約 40 多位

我是先認識科員跟科長


才認識了「長官」

這很重要

科員跟長官

很多時候是不同世界的人

我自己的夢想之一

能有讓資訊志工體驗政府運作的機制

資訊人員志工計畫

有第二專長的資訊志工
陪著一般公務員

去做勤務

讓有想法的公務員

提出申請

也可以說是

業務 pair 資訊人

共同協作

然後回來
寫感想、寫報告

告訴其他
願意一起加入改變的人

(在合法的範圍內)

一個職缺、一個公務員
到底用了什麼工具

他的公共職務是什麼

他對人們的影響是什麼

他怎麼做
我們有沒有機會幫他

有多少東西

可以藉由數位改變老百姓的生活

因為有心的基層公務員

真的是很辛苦

聽過這計畫的高階公務員都說我在作夢。
其實我也覺得我在作夢。

再說一次
我在作夢

但我剛好有機會去做了

國家徵召我
為國做社會服務

替代役

很多同梯
選擇把他當個廉價工作

我把他當成社會實現

作為一個有資訊能力的

社會局替代役男

臥底潛入

做了很多資訊改變跟文化注入

有幾點一定要注意

"陪伴" 四不政策

  • 不假掰
  • 不笑蠢
  • 不強迫
  • 暫時放下
    「人民是政府的頭家」的概念

     

我就把我自己當打雜的
只要公務員覺得需要
我就陪他們好好聊天

陪伴唯一可行作法

瞭解與對話

有些事情我要先講

你不能抱著對立的心情加入

其實有心的公務員

真的很不想被罵薪水小偷
真的很不想被認為自己不想做事
真的很不想被自己認同理念的人幹橋

其實有心的公務員

真的很痛恨背黑鍋

真的很痛恨當夾心餅乾

真的很痛恨有目標不知道該怎麼做

其實有心的公務員

有時真的很痛恨
法規執行跟現實落差

其實有心的公務員

很希望中央法規或是地方長官
能夠好好的瞭解第一線的需求
來設定規則

很多事情

政府真的不知道完美的答案

做了選擇,
會有不同人(在廣義上)被犧牲

公務員自己出來說

有人會覺得他們找藉口
有人會覺得他們沒 guts
有人會覺得他們沒能力

我現在是死老百姓

我講公務員的情況總沒問題了吧

利益揭露:我爸是個退休基層公務員,不過我跟我爸關係不好,沒有幫他辯護的動機(欸)。

我自己認識、聽到的
今天在這個場子的

至少就有十幾位
願意長期參與的公務員

我們都站在同一戰線上

這裡沒有公務員、百姓
這裡只有"志願者"

we are all equal.

在追求更好的公共利益這目標下,我們都是平等的

臥底潛入心得

最重要的事情

要選自己的專業領域

非資訊跟媒體以外的第二專長

只會資訊技術的人

需要對特定領域有熱誠或專業

陪伴需要「信任」

沒有多少人願意每次都重頭教起

專業是很好的信任基礎

以我為例

單親家庭、家境困難
對社會福利議題有感受

我選擇到社會局服務


同時開始詢問社工
第一線實務運作跟法規

其實只要常常練習

需要背的法規跟條文不多

實務上的眉角,單位就是老師

重點在

放下那該死的驕傲

他們的問題不直接是對資訊工具的陌生

批哩啪啦一堆

他們根本就不會明白你在說什麼

先瞭解陪伴者

學習陪伴者

建立信任關係

有點像男女交往

陪伴要持續進行

堅守公私界限

要注意

  • 機密公文書、有個資的資料應避嫌

扣掉這些資料

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瞭解

特別是「流程」

先當個傾聽者

沒有被問問題,就別給建議

當個好學生

對於描述不夠清楚的部分,
盡量發問跟舉例,來確定你瞭解

我渴望能與你討論,
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

這不是因為驕傲,
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唯有你也需要與認同時,
我們討論才有意義。

實戰案例與情況
社會局

社會局

補助、培力

補助 = 給資源

補助 = 嚴格審查

審查

||
交不完的資料
寫不完的表單

審查

||
申請者認為自己最悲慘
標準是為刁難他們而設

審查

||

標準一定有涵蓋不到的
弱勢族群

對殘補式社福的弱點

許多基層在承擔著

以低收入戶業務申請

為例

早期申請低收入戶

得人工跑國稅局申請資料
備齊文件再送案

幾乎不可能一次完成

申請也不代表通過

有時還要等上一陣子才知道結果

許多民眾恨極了

這個他覺得不友善的政府

每一次我看到民眾

淚灑櫃臺

我也看到社工們的心痛

我也在這個許多悲劇

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的
政府體系

思索著

很多事情跟資訊有關

資料收集
資料確認
資料傳遞
資料分析
資料審查

如果只看為民服務部分

很多痛苦來自於

效率

低收入戶審查條件繁複

每年還要每戶重新複查

一個案子從送審到通過
往往一兩個月起跳

業務

可能會一個新聞就爆量

所有人加班  一起弄到深夜

永無止盡的表單

而且系統安全性超差的表單

填資料介面是一種深沈的折磨

他們難道不會抱怨嗎

問題不是這麼問的

問題是

抱怨有用嗎

系統修改牽扯專業技術

沒有人陪他們聊專業技術
沒有人告訴他們這可不可能
 

就算技術可行

法規也還有挑戰空間

沒有多少廠商會願意
跟他們認為很難搞的公務員
​討論資訊問題

沒有多少廠商
會去第一線看公務員的執行情況

長官只要能做

他也只能叫你吞下去

直到半年後、一年後

執行意見回饋

人都折磨半年以上了

誰還有餘氣能說什麼呢?

提修改意見

也要等半年一年才會好

更要命的

改了真的會更好嗎

是不是

一切可能變成從頭學習系統

而且還沒有更好

我們常常在談

人民審議

但公務員連自己的系統

都很難瞭解前置的必須知識

更不用說有想法了

很多人就會說

資料都在政府手上啊

就不同單位啊

各單位
都只想做自己既有業務

其他部會要幫你時

要花更多預算
要花更多資源
他又沒有績效沒有 KPI

其他部會要幫你

怎麼知道你會不會讓我背黑鍋

很多時候


出事上新聞 A 單位被立院痛剿
其實事情根本是 B 單位捅出來

社福審查
國稅局財稅資料界接

就可以花上好幾年

有各種層面

不純是技術問題

靠直覺給的意見

往往是錯的

跨部會的困難

在於需要第三方單位

或兩邊關係良好

所以問題的重點是

怎麼找到第三方協調單位

對方願意配合的窗口

阿我們只是個小咖

最好是有能力幫他搓和第三方

這種戰場輪不到我們

要有自知之明

當然你「關係」良好或影響力大
那另當別論

我手上看過幾十個問題

卡在這種沒人願意收的窘境

但流程上一定有單位內的流程
那塊還有很多可能性

我們往往太看重最大的題目
放掉許多這種很有價值的小題目

整個行政院

能夠有窗口處理資訊議題的部會

少之又少

地方就更悲觀了

有一定比例以上是廠商主導

就我自己的經驗

之前勉強有回應跟能夠推動的

蔡玉玲政委辦公室
國發會資管處

北市資訊局
各地研考會

(除了北市有資訊局以外,地方政府資訊都是二級單位)

部會太多政治因素
資訊往往流於配合

短時間內

政府資訊生態不可能改變

講到這裡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

這跟開放資料什麼關係


開放資料的目的之一
藉由資料活化政府效能

要先有了資料

才有開放資料

跳過內部流程改造

開放資料就是空殼

有些人可能會問

公務員為什麼要改變?

因為時代變了

數位世界大舉入侵

國家財庫吃緊
人力吃緊、資源吃緊

公務員有動力改變

(部分局處)

加班到死做不出來
跟流程重新改造
自己選一個

總歸來說

現在政府需要更多資訊顧問

不假設自己是最佳解

藉由討論來逐步向前

目前效果尚佳

因為時間很有限

我知道的也很有限

只能先講到這裡

就算我是作夢也好

多一個是一個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

資訊志工
裡應外合

目前幾個途徑

1. 各部會開放資料委員
2. 其他縣市有意邀請資訊專家協助作為顧問服務

同場加映

很多人都問我

你哪來那麼多時間

其實我運氣很好

我的工作,給我責任制的自由

  • 遠端工作
     
  • 責任導向
     
  • 自己設定目標
     
  • 為進度負責

我現在其實是一個人

做兩份全職

一個公共服務
一個商業服務

而且公司還很支持

產品應該三四個月後
大家就會看到(?)

不過我們目前沒在徵人
只是交代我怎麼做而已

我只能說

當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情,
而且你真的願意犧牲些什麼。

環境條件都會湊齊來幫助你完成

做公共服務的人

或許是傻的

但我們傻的聰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