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編組 林佳賢
柏林早報運用過去三十年的投票資料,分析右翼民粹主義跟極右派在東德如何崛起。
右圖的地圖填色,是根據過去大選右翼民粹及極右派候選人在各地區的得票率,產生不同的調色結果。
除了互動地圖,柏林早報也用選舉資料進行"Fact Check",查核輿論對於極右派的主流意見是否為真。
左圖共有五項Fact Check,包括「東德一直都容易出現極右勢力」、「外國人比率最低的地區極右勢力最強」、「在梅克爾任內,多數地區往右靠」、「爆發難民遭攻擊事件的地區長年來是由右派執政」、「鄉村比都市右」。
同樣是柏林早報的作品,用一張柏林地圖,呈現各黨在柏林州議會選舉各選區的得票情況。
除了選舉得票率的數字以外,柏林早報提供11種分析角度,每種分析角度都是一個按鈕,按下去就能在地圖加上遮罩或改變地圖顏色,集中分析選情的某個重點。
例如右圖就是呈現發起「拯救特格爾」運動的 自由民主黨,在機場附近地區的得票率特別高。
金融時報在去年法國大選結果揭曉後兩天推出選情分析,從兩位候選人的得票率,投票人在第一輪投票和第二輪的選擇有何不同到各選區所得水準與候選人得票率的關係,是非常詳盡的資料新聞報導。
雖然各家媒體都會在選後幾天內推出選舉結果分析,但更複雜的分析,需要數週、數月,甚至數年製作。紐時在今年中推出的「史上最精細的美國大選地圖」,不僅有每個最小選區的投票率,還可以隨機找出壓倒性選區、孤島選區等有趣的資訊。
左圖的孤島選區,洛杉磯時報還曾特地報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