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媒體中的流行音樂書寫
理論與實務上的經驗與挑戰
About Me
- 曾任李梅樹紀念館資訊組
- 「李梅樹紀念館維基館藏開放計畫」
- 新樂園藝術空間合作單位
- 「藝術資料的結構化想像:以新樂園藝術空間歷史資料為例」--2020
-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秘書長
- 前開放國會委員會民間委員
維基協會?
所以你在維基百科工作嗎?
這是我最常被問的問題
連我媽都在我的保單上面這樣寫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
是一個在台灣負責推廣
維基媒體計畫的法人組織
一言以蔽之.....
所以... 是維基百科嗎?
維基媒體計畫是指數個由(美國)維基媒體基金會維護的不同站點
維基百科只是其中一個
各計畫的內容由各計畫的社群成員、志工
共同合力編輯而成
中文歸中文、英文歸英文、苓膏龜苓膏
所以也沒有所謂台灣維基百科或是中國維基百科這種事情
所以!
我們只做推廣!
我們只做推廣!
我們只做推廣!
太重要了說三遍都不夠.....
回到主題
所以流行音樂在維基中怎麼寫?
不只維基百科
李梅樹紀念館與新樂園藝術空間的維基操作經驗
李梅樹紀念館維基館藏開放計畫(2018-2019)
藝術資料的結構化想像:
以新樂園藝術空間歷史資料為例(2020-2021)
我這邊借用兩個我們做藝術家條目撰寫做案例
流行音樂在維基中的架構?
作品圖片、掃描;作品圖說、作品條目;樂手條目....
藝術家條目--維基百科
作品圖片、圖說
--維基共享資源
作品 metadata -- 維基數據
實務上的挑戰
- 圖片、影片、各類媒體
- 著作權盤點問題
- 著作權授權問題
- 維基百科條目書寫
- 參考文獻不足
- 利害關係人迴避
- 維基數據彙整各metadata
- 工作龐雜無人力
- 無直接應用想像
- 無額外參考文獻
即使以李梅樹的作品而言
要為作品撰寫獨立條目仍是相對困難
因為專文報導、研究仍偏少
新樂園的各藝術家資料
也有相似問題
所以最後也是僅建置metadata 類型的基礎資訊
- 以單一畫家藝術作品、文物的陳列與展覽
- 藏品類型相對單純
- 參與多年文建會、文化部等多局處的數位化計畫
- 畫作物件的著作權利多為家族所有
- 家族同時為館所經營者
- 曾有畫作研究計畫進行畫作後設資料撰寫
- 畫作部分有例行的修復計畫
李梅樹紀念館
- 以提供藝術家、策展人的展覽為主
- 藏品主要以展訊、藝術家資料為主
- 沒有相應的數位化計畫
- 藏品著作權利複雜,少有盤點
- 經營者與參與成員流動率高
- 後設資料的撰寫較為零散、收集不完全
新樂園藝術空間
維基操作策略比較
李梅樹紀念館
新樂園藝術空間
畫作物件CC開放至維基共享資源
展訊與藝術家資訊彙整至 Wikidata
同步完成畫作物件的 Wikidata 註錄
彙整資料收錄於Wikidata 方法論
透過 Wikidata 提供作品的全域交換
成果摘要
李梅樹紀念館
- 開放授權 500+ 張圖檔(包含畫作、照片等)
- 至今創造了近 15 萬次點閱
- 在維基數據中建立 300+ 筆metadata
- 提供跨資料庫資料對照/交換的基礎架構
新樂園藝術空間
- 在維基數據中建立 900+ 筆metadata
- 為台灣250+位藝術家建立基礎資訊
- 在不到半年時間創造 2萬+次的存取次數
- 提供跨資料庫資料對照/交換的基礎架構
- 累積操作方法論未來輸出各藝術單位
國際案例
Crotos-基於維基媒體計畫的藝術搜尋引擎
VIAF-與維基數據進行資料對照與交換
MoMA-以英文維基百科與維基數據提供基礎資訊擴展
Omeka S--以Wikidata提供藏品權威辭彙
圖書館可以各自使用不同的,
唯一的或選擇的標識符和權限控制方法來消除歧義。
Wikidata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工具,可用於跨標識符進行同步。
整合對 Wikidata 及其用於增強 metadata 和鏈結開放資料用途的認識將有助於推進更加互聯的研究網路。
--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nd Wikipedia
2016 IFLA
小結
流行音樂資訊進維基
在面對重重關卡時
其實都能透過各式的解決方案
從基礎資訊開始建構
同時也能重新盤點資料現況
最後希望分享給大家
維基媒體計畫從未拒絕大家加入
只是隨著時間發展出了各式的規定
如果覺得有不合理的地方
最好的方式就是積極參與並提出解方
當你發現中文資料很少時
對!就是沒人寫!
別再問這怎麼沒有人做
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
--g0v名言
「如果你不把你的個人關懷放在大家看得到的位置
那就只是內心小劇場,沒有意義。」
--唐鳳
摘自端傳媒【走進台灣「零時政府」,他們改變了什麼?】
維基媒體中的流行音樂書寫:理論與實務上的經驗與挑戰
By allenwang6212
維基媒體中的流行音樂書寫:理論與實務上的經驗與挑戰
20210323 中央大學邀請演講
-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