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與檔案生產

從參與者、生產者、典藏者到使用者

參與以及生產

本圖由立場新聞提供於維基共享資源

得利於技術的普及

創造檔案、書寫與典藏能夠開始公眾化

數位原生物件的大量出現

新型態的收存需求正在出現

當檔案到了典藏端

授權、公開資訊、詮釋、脈絡問題接踵而來

典藏?

你要收什麼?

對當代事件的記憶,既屬個人,也屬集體。

文物從事件中被收集的那一刻起,

關乎個人與公眾親近使用權利的考量,

也侷限了對該文物「該有」與「可有」的措施。

2017 莊庭瑞著、曾沅芷譯

CC-BY 4.0

社會運動多是高度變動且富含政治性的

而許多時候國家典藏機構也是

最後呈現給終端使用者的是?

截圖自臺灣歷史博物館官方網站

當代群眾運動的記憶,有著複數多元的述說者,

而這也是文化記憶機構策劃這些運動網站時,

所面臨的困難。

「318 公民運動文物紀錄典藏庫」始終並無嘗試述說太陽花運動的歷史,

而是無選擇性地呈現議場內的文物

2017 莊庭瑞著、曾沅芷譯

CC-BY 4.0

維基做為一個公眾平台

檔案生產、詮釋的公眾化

Wikidata 提供另一種觀看視角

社會運動與檔案生產

By allenwang6212

社會運動與檔案生產

  •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