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論(一)

建國中學 陳仲肯

目錄

  • 圖的儲存
  • 圖的遍歷
  • 最短路徑
  • 有向無環圖、拓樸排序
  • 並查集
  • 最小生成樹

我寫過的題目的解可以在這裡找到,這份簡報中的題目都有

圖(X

圖(O

無向圖

有向圖

圖=點+邊

有一些點,點和點之間可能會有邊連接

一條邊只能連接兩個點,但一個點可能連出很多條邊

 

表示一堆東西的關係,比如親戚關係、車站路線

邊可能有「權重」,簡稱邊權,常代表邊的長度

點也可能有點權,例如走到那個點會得到多少錢

1

2

5

3

3

4

6

5

1

奇怪的邊

2

1

重邊

自環

 沒有重邊或自環的圖稱為簡單圖

度數

一個點連接的邊數

有向圖的話:

連出去的叫出度

連進來的叫入度

1

2

3

4

5

3

1

1

1

0

相鄰

兩個點藉由一條邊連在一起稱這兩個點相鄰

子圖

從圖中隨便選一些點和邊

1

2

3

4

5

1

2

3

4

路徑

1

2

3

4

5

從一個點開始走,經由一些邊走到一個點

走過的邊就是一條路徑

簡單路徑:沒有重複經過一個點的路徑

起點=終點的路徑

1

2

3

4

5

連通、連通分量

連通:圖中任兩點都存在路徑

連通分量:點數盡量多的連通子圖

(可以連的都連起來)

1

2

3

4

5

6

8

7

9

沒有環的簡單連通圖

沒有環的圖,通常會畫成這樣,像是掛在天花板上

1

3

2

4

6

5

根節點

隨便指定的點,通常畫圖時會畫在樹最上面

1

3

2

4

6

5

  • 有根樹:有根的樹
  • 無根樹:沒有根的樹,所以可以自己隨便亂設

子節點/兒子:下面(遠離根節點方向)的點

父節點/爸爸:上面(往根節點方向)的點

有根樹中:

子節點/兒子:下面(遠離根節點方向)的點

父節點/爸爸:上面(往根節點方向)的點

有根樹中:

葉節點

沒有子節點的點

1

3

2

4

6

5

7

祖先:

有根樹中:

爸爸^n

子孫:

兒子^n

子樹

以X為根的子樹:以X為根,包含X以及X的子孫的樹

1

3

2

4

6

5

以3為根的子樹

深度

到根節點的邊數

1

3

2

4

6

5

1

2

2

3

3

3

高度

最深的點的深度

3

圖的儲存

兩種常用的方法

鄰接矩陣

1 2 3 4
1 0 1 1 0
2 0 0 1 1
3 0 0 0 0
4 1 0 0 0

1

2

3

4

a[i][j]=1,i到j有一條邊\\ a[i][j]=0,i到j沒有邊

j

i

若有重邊可以把1改成邊的數量

bool G[N][N];
int n,m;
cin>>n>>m;
int u,v;
for(int i=0;i<m;++i){
    cin>>u>>v;
    G[u][v]=G[v][u]=1;
}

無向圖

兩向的邊都加入

有向圖

實作:輸入圖

bool G[N][N];
int n,m;
cin>>n>>m;
int u,v;
for(int i=0;i<m;++i){
    cin>>u>>v;
    G[u][v]=1;
}

通常會先給你點數、邊數

再給每條邊的起點、終點

有邊權的話

#include <cstring>

bool G[N][N];
int n,m;
memset(G,-1,sizeof(G));
cin>>n>>m;
int u,v,w;//weight
for(int i=0;i<m;++i){
    cin>>u>>v>>w;
    G[u][v]=w;
}

-1代表不可能出現的值,如果有負邊權就改成不可能出現的數

memset(a,b,c):把a開始c個位元都改成b,可以把陣列通通改成一個值,b可以是0,-1,但不能是1,因為位元的特性,-1=滿滿的1

空間複雜度不管多少邊,都是\(O(點數^2)\)

特色

枚舉一個點連出的邊:\(O(點數)\)

枚舉每一條邊:\(O(點數^2)\)

找u到v的邊:\(O(1)\)

鄰接串列

1

2

3

4

1:2,3

2:3,4

3:

4:

實作:輸入圖

用vector

#include <vector>

vector<int> G[N];
int n,m;
cin>>n>>m;
int u,v;
for(int i=0;i<m;++i){
    cin>>u>>v;
    G[u].push_back(v);
}

無向圖就加上

G[v].push_back(u);

如果有邊權

#include <vector>
#include <utility>
#define pii pair<int,int>

vector<pii> G[N];
int n,m;
cin>>n>>m;
int u,v,w;
for(int i=0;i<m;++i){
    cin>>u>>v>>w;
    G[u].push_back({v,w});
    G[v].push_back({u,w});
}

pair<int,int> 存{點,邊權}

如果覺得pair還要記哪個是哪個很麻煩...

struct E{
    int v,w;
};
vector<E> G[N];
//input
G[u].push_back({v,w});
//枚舉一個點連出去的邊
for(auto [v,w]:G[u])

這個寫法pair也可用

特色

空間複雜度是\(O(邊數)\)

枚舉一個點連出的邊:\(O(他的度數)\)

枚舉每一條邊:\(O(點數+邊數)\)

找u到v的邊:\(O(u的度數)\)

還有很多存圖方式

比如存邊

  • 稠密圖:邊很多的圖,邊數大概是\(點數^2\)

  • 稀疏圖:邊很少的圖,邊數大概是\(點數\)

把圖簡單粗暴的分類一下

因為 \(點數-1\le 邊數\le \frac{點數*(點數-1)}{2} \in O(點數^2)\)

空間複雜度是\(O(邊數)\)

枚舉一個點連出的邊:\(O(他的度數)\)

枚舉每一條邊:\(O(點數+邊數)\)

找u到v的邊:\(O(u的度數)\)

空間複雜度:\(O(點數^2)\)

枚舉一個點連出的邊:\(O(點數)\)

枚舉每一條邊:\(O(點數^2)\)

找u到v的邊:\(O(1)\)

鄰接串列

鄰接矩陣

矩陣適用於稠密圖,串列適用於稀疏圖

題目通常是稀疏圖,結論是用串列就好

兩種存圖方法比較

圖的遍歷

DFS、BFS

滿滿題目

遍歷是啥?

目的:把每個點看過一遍

方法:DFS、BFS

DFS(Depth First Search)

深度優先搜尋

  • 走到一個點,標示為已經走過
  • 拜訪與他相鄰但沒走過的點
  • 結束

過程(從1開始DFS)

1

2

3

4

5

1

2

3

4

5

DFS的路徑一定是一棵樹,之後會用到

實作

vector<int> G[N];
bool vis[N];
void dfs(int cur){//current
    vis[cur]=1;
    for(int nxt:G[cur]){//next
    	if(vis[nxt])continue;
        dfs(nxt);
    }
}
int main(){
    for(int i=0;i<n;++i){
    	if(!vis[i])dfs(i);
    }
}

樹的實作可以省掉vis

vector<int> G[N];
bool vis[N];
void dfs(int cur,int fa){//current, father
    for(int nxt:G[cur]){//nxt
    	if(nxt==fa)continue;
        dfs(nxt,cur);
    }
}
int main(){
    //根是1的連通樹
    dfs(1,1);
}

特色

超好寫

所以很常用

BFS(Breadth-First Search)

廣度優先搜尋

  • 開一個queue存要拜訪的點
  • 選擇queue第一個點當作下一個點,並把他劃掉
  • 把與他相鄰但沒走過的點加到queue
  • 結束

1

2

3

4

5

過程(從1開始BFS)

1

2

3

4

5

實作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queue<int> Q;
vector<int> G[N];
for(int i=0;i<n;++i){
    //i作為起點
    if(vis[i])continue;
    Q.push(i);
    while(!Q.empty()){
    	int cur=Q.front();Q.pop();
        for(int nxt:G[cur]){
            if(vis[nxt])continue;
            Q.push(nxt);
        }
    }
    //Q必是空的
}

特色

拜訪的節點到起點的最短距離非嚴格遞增

也就是說越先拜訪的點離起點越近

(不管邊權的話)

例題

ZJ b701

BFS/DFS

連通分量的點數

TIOJ 1336

BFS/DFS

有幾個連通分量

TIOJ 2208

BFS

最短距離

TIOJ 1209

BFS/DFS

點著色

n=m=0時結束,但n!=0,m=0要做

實作噁題TIOJ 1085

BFS/DFS

之所以可以用DFS是因為點數邊數很少

2021 11 APCS P4

二分搜非二分圖的第一個,搜三次

謝神題解

最短路徑

單點源最短路徑

給你一張帶權圖,求一個點到所有點的最短距離

前提:不能有負環

不然可以一直繞

名詞:鬆弛(Relaxation)

繞其他邊可能會更好

 

起點到\(u,v\)的距離是\(d_u,d_v\),\(u,v\)距離\(d\)

\(d_u+d\le d_v\)時,更新\(d_v=d_u+d\)

這時考慮用這條邊鬆弛

已經看過了這兩條邊

Bellman-Ford Algorithm

枚舉所有邊進行鬆弛,鬆弛 \(V-1\) 次

時間複雜度:\(O(VE)\)

為什麼\(V-1\)次一定可以?

因為一條簡單路徑最多只有\(V\)個點\(V-1\)條邊

#define pii pair<int,int>
vector<pii> G[N];
int dis[N];
//Bellman-Ford,起點1
fill(dis,dis+n+1,INF);
dis[1]=0;
for(int t=1;t<n;++t){
    for(int u=1;u<=n;++u){
        for(auto [v,d]:G[u]){
            dis[v]=min(dis[v],dis[u]+d);
        }
    }
}

優化版的Bellman-Ford aka SPFA

(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

每次只枚舉上次被鬆弛的點的邊

  • 期望複雜度:\(O(V+E)\)
  • 最差複雜度:\(O(VE)\)

實作

  • 開一個queue存上次被鬆弛過的點
  • 每次拿第一個出來鬆弛
  • 把有鬆弛到的點加入queue

裸題

如果鬆弛V-1次後還能鬆弛就代表有一條V條邊的最短路徑

一定有負環

想不開的話可以用SPFA寫

還要更快?

如果沒有負邊的話...

最短路徑樹

子節點的距離一定不比父節點小

Dijkstra 戴克司tra

  • 做一個最短路徑樹,原點到樹上每個點的最短距離都確定
  • 每次找不在樹上、離原點最近的節點,原點到他的距離就確定了(因為不會有更近的路徑)
  • 更新與他相鄰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實作方法

  • 找離原點最近的點->用priority queue存到原點的距離
  • pii存{到原點距離,index}
  • priority_queue小的優先
priority_queue<pii,vector<pii>,greater<pii>>

這裡如果放「小於」的話,pq會是從大到小

所以放「大於」就會從小到大

實作方法2

用struct存邊

要寫自定義的cmp,給priority queue用

好處是不用管pair的first跟second分別代表什麼

struct E{
    int v,w;
};
vector<E> G[N];
struct cmp{
    bool operator()(E a,E b){
        return a.w>b.w;
    }
};
priority_queue<E,vector<E>,cmp> pq;

時間複雜度

把每條邊都push鬆弛一次、每個點pop一次

push pop都是\(O(log n)\)

\(n\)最多到\(E\)

\(O((E+V)log E)\)

優化

如果有鬆弛到才加入priority_queue

vector<E> G[N];//存邊
priority_queue<E,vector<E>,cmp> pq;//dijkstra
ll dis[N];
void Dijsktra(){
	//init
	fill(dis,dis+n+1,INF);
	dis[1]=0;
	pq.push({1,0});//到1的距離為0(起點
	while(!pq.empty()){
		E cur=pq.top();pq.pop();
		if(dis[cur.v]<cur.w)continue;
		for(auto [v,w]:G[cur.v]){
			if(dis[v]>cur.w+w){
				pq.push({v,cur.w+w});
				dis[v]=cur.w+w;
			}
		}
	}
}

題目:TIOJ 1641

需要一些數學

\(log a+log b=log ab\)

全點對最短距離

Floyd-Warshall

核心想法:每條路徑由起點、中繼點、終點構成

Floyd-Warshall

dp狀態

\(dp[k][i][j]\):利用前\(k\)個點當中繼點,\(i\)到\(j\)的最短距離

  沒路過k                       有路過k

dp轉移

\(dp[k][i][j]=min(dp[k-1][i][j],dp[k-1][i][k]+dp[k-1][k][j])\)

 

複雜度:\(O(V^3)\)

為什麼是對的?

如果能考慮到所有兩點間的路徑,就能找到最短路徑

i到j的路徑分為中繼點有0、沒有0

各自又分成有1、沒有1...於是包含了所有路徑

為什麼是對的?

如果能考慮到所有兩點間的路徑,就能找到最短路徑

i到j的路徑分為中繼點有0、沒有0

各自又分成有1、沒有1...於是包含了所有路徑

舉例

1

2

7

4

5

題目

TIOJ 1096

不要把到自己的距離設為0

跑一次就能知道每個點開始的環有多大

OJDL 7043

因為詢問可能很多,所以有必要先預處理好全點對距離

DAG與拓樸排序

Directed Acyclic Graph 有向無環圖

DAG有向無環圖例子

什麼時候會用到

每個點代表一個狀態

有向邊代表可能的轉移方法

要找出一個順序,能夠把所有狀態一次算好

 

入度為0的代表結果已經確定,所以可以拔掉

並且更新他連出去的點的入度、狀態

實作

int deg[N];
vector<int> G[N],order;
queue<int> Q;
void topological_sort(){
    memset(deg,0,sizeof(deg));
    for(int i=0;i<n;++i){
        for(int j:G[i])++deg[j];
    }
    for(int i=0;i<n;++i){
        if(deg[i]==0)Q.push(i);
    }
    while(!Q.empty()){
        int cur=Q.front();//以下要拔掉cur,並更新連出去的點
        Q.pop();
        order.push_back(cur);
        for(int nxt:G[cur]){
            //cur轉移到nxt
            if(--deg[nxt]==0)Q.push(nxt);
        }
    }
}

可以拓樸排序完再DP

也可以邊拓樸排序邊DP

<---噁心寫法

並查集

DSU Disjoint Set Union

功能

  • 快速的合併兩個集合

  • 查詢一個元素所在的集合(代表元素)

圖論中的用途

  • 快速的合併兩個連通塊

  • 查詢一個點所在的連通塊(代表點)

作法

每個集合/連通塊當作一棵有根樹

根節點當作代表元素

 

如何找代表?

在樹上一直往上走,根節點就是代表

 

如何合併?

把其中一個樹的根節點隨便接在另外一棵樹上

1

3

2

4

作法

每個集合/連通塊當作一棵有根樹

根節點當作代表元素

 

如何找代表?

在樹上一直往上走,根節點就是代表

 

如何合併?

把其中一個樹的根節點隨便接在另外一棵樹上

1

3

2

4

實作

舉例:一開始每個點都獨立,一直合併

 

  • 開一個點數大小的陣列,第i個代表i的上級,一開始都是i
  • 查詢時一直往上走
  • 合併時把任一棵樹的根的爸爸設為另一棵樹的樹根
int f[N];
void init(){
	for(int i=1;i<=n;++i)f[i]=i;
}
int fa(int me){
    if(f[me]==me)return me;
    return fa(f[me]);
}
void join(int a,int b){
    int A=fa(a),B=fa(b);
    f[A]=B;
}

優化

路徑壓縮:直接把阿公(祖先)當作爸爸

啟發式合併:把小集合合併到大的集合

  • 大小
  • 深度

其實沒寫啟發式合併也還好

平均複雜度\(O(\alpha(n))\),可以當作常數

最差複雜度\(log n\)

int f[N],sz[N];
void init(){
	for(int i=1;i<=n;++i)f[i]=i,sz[i]=1;
}
int fa(int me){
    if(f[me]==me)return me;
    f[me]=fa(f[me]);//路徑壓縮
    return f[me];
}
void join(int a,int b){
    int A=fa(a),B=fa(b);
    if(sz[A]<sz[B]){
    	//A併到B
        f[A]=B;
        sz[A]+=sz[B];
    }else{
    	//B併到A
        f[B]=A;
        sz[B]+=sz[A];
    }
}

扣(依大小啟發式合併)

裸題 TIOJ 1312

比較不裸的題 TIOJ 1129

2021 11 APCS P4(ZJ g598)

先做一次塗色,每次加點時...

把每個顏色當成一個元素

加入新的邊u--v時

如果u,v的顏色在同一個集合就衝突了,否則

把(u的顏色)跟(v的同事的顏色)合併

把(v的顏色)跟(u的同事的顏色)合併

最小生成樹

MST Minimum Spanning Tree

定義

對於所有連通圖,點數與原圖相同、邊數最少的連通子圖

一定是一棵樹,稱為生成樹

邊權總和最小的生成樹即稱為最小生成樹

利用性質

一個連通圖內兩個未完成的最小生成樹

用最短的邊連接一定最好

Kruskal演算法

每次找當前權重最小的邊,

看端點是否在兩個不同的最小生成樹中,

是的話就把兩棵樹合併起來。

如何合併?

並查集

struct E{int u,v,w;};
bool cmp(E a,E b){return a.w<b.w;}
E edge[N];
int Kruskal(){
    sort(edge, edge+m, cmp);
    int ans=0;
    for(int i=0;i<m;i++){
        if(fa(edge[i].u)!=fa(edge[i].v)){
            ans+=edge[i].w;
            join(edge[i].u, edge[i].v);
        }
    }
    return ans;
}

Prim's Algorithm

跟Dijkstra類似

把「與原點距離」改成「與樹距離」

struct E{int v,w;};
struct cmp{bool operator()(E a,E b){return a.w>b.w;}};
priority_queue<E,vector<E>,cmp> pq;
pq.push({1,0});
int ans=0;
dis[1]=0;//到樹距離
while(!pq.empty()){
	E cur=pq.top();pq.pop();
	if(vis[cur.v])continue;
	vis[cur.v]=1;
	ans+=cur.w;
	for(auto [v,w]:G[cur.v]){
		if(!vis[v]&&dis[v]>w){
			dis[v]=w;
			pq.push({v,w});
		}
	}
}

題目:TIOJ 1211

裸題

圖論(一)(資讀)

By kennyfs

圖論(一)(資讀)

  •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