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開發與應用
動機探勘 親和圖 人物誌
使用者設計流程
訪談的結果:供下個階段開始進行設計
任務:將2份潔顏乳加入購物車
搜尋使用順暢,結果出現快速,加入購物車也夠清楚。
訪談:最常購買什麼商品?頻率?
美妝,一個月至少會去一次呦!
觀察與訪談記錄
人物誌Persona
使用者是誰
行為模式
使用目的
使用者痛點
系統功能
探勘文字紀錄的動機簡介
作法:將文字記錄轉化為Task
目的:幫助找到受訪者的「動機」
出處:Indi Young, Mental Models: Aligning Design Strategy with Human Behavior, Chapter 8, 2008
什麼是Task?
受訪者在完成「指定任務」以及「受訪」過程時所發生的一切,包括行動、想法、感覺、信念和動機」
如何探勘文字記錄?
文字記錄:美妝,一個月至少會去一次呦!
轉化為Task:購買美妝產品(任務型Task)
範例:
探勘文字紀錄的動機Task分類
描述一個行動、或完成一件事情的步驟
例如:每天打開私人的電子郵件整理
例如:寫文章不可以偷懶,每天寫才會帶來流量
描述自己的信念或何以如此做事的詞彙
例如:朋友採納了我的提議,覺得滿高興的,小有成就感。
描述感受的詞彙-受訪者做了什麼事而有所感觸
文字紀錄的動機範例
文字記錄:每天都會打開私人的電子郵件整理整理。
轉化為Task:整理個人的電子郵件。
任務類Task
文字記錄:寫文章不可以偷懶,每天都寫才會帶來流量。
轉化為Task:相信每天寫文就會帶來流量。
信念類 Task
文字記錄:朋友採納我的提議,覺得高興,小有成就感。
轉化為Task:樂於分享被重視。
感覺類Task
達成目標所採取的「身體動作」與「心智活動」
達成目標所採取的「身體動作」與「心智活動」
-
身體動作:
- 瀏覽商品:使用滑鼠或手指在網站上滾動、點擊,查看不同商品的詳細資訊。
- 加入購物車:點擊「加入購物車」按鈕,將所需商品放入購物車。
- 填寫收貨地址:在網站上輸入收貨人的姓名、地址、電話等資訊。
-
選擇支付方式:選擇信用卡、超商代碼繳費或其他支付方式。
-
心智活動:
- 比較商品:思考不同商品的價格、品質、評價等,做出選擇。
- 計算總價格:將購物車中的商品價格相加,確定總金額。
- 信任判斷:判斷網站的可靠性,是否安全地輸入個人資訊。
- 決策:選擇是否要購買,或者繼續比較其他網站的價格。
購物網站
達成目標所採取的「身體動作」與「心智活動」
-
身體動作:
- 滑動:使用手指在觸控螢幕上滑動,瀏覽不同影片或節目。
- 點擊:點擊影片標題、播放按鈕或其他互動元素,以選擇和播放影片。
- 調整音量:調整音量控制,通常是在螢幕上滑動或點擊音量按鈕。
-
全螢幕模式:點擊全螢幕按鈕,將影片展示在整個螢幕上。
-
心智活動:
- 選擇影片:思考觀看哪個影片,根據個人喜好、類別或其他標準做選擇
- 評估內容:觀看影片的預覽、評分、評論,以判斷是否值得觀看。
- 記憶:記住已觀看的影片,避免重複觀看。
- 控制播放進度:思考是否要快進、倒帶、暫停或停止播放。
影音App
文字紀錄的動機範例
訪談日期:2024年5月10日
受訪者:李小明(化學系大四學生)
訪談主題:網路購物經驗和需求
What(做什麼):
問題:「你在大學期間是否使用過網路購物平台?如果有,你通常購買什麼類型的商品?」
回答:
李小明:「是的,我在大學期間經常使用網路購物平台。我通常購買的商品包括教科書、衣服、化妝品和電子產品。」
How(怎麼做):
問題:「你在使用網路購物平台時的流程是怎樣的?」
回答:
李小明:「我通常會先搜索我需要的商品,然後比較不同平台的價格和評價。一旦確定購買,我就會加入購物車,選擇付款方式,然後等待商品送達。」
Why(為什麼):
問題:「你為什麼會選擇在網路上購物,而不是去實體店面購買?」
回答:
李小明:「首先,網路購物方便。我可以在家裡或在校園裡隨時購物,不需要特地去商店。其次,網路上的價格通常比實體店面更便宜,而且有時還有折扣碼可以使用。最後,我可以看到其他人對商品的評價,這有助於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文字紀錄的動機範例
可能的購物任務(tasks):
- 搜索商品:使用網路購物平台搜索所需的商品。
- 比較價格和評價:比較不同平台的價格和評價,以做出明智的選擇。
- 加入購物車:將選定的商品加入購物車。
- 選擇付款方式:選擇適合的付款方式,例如信用卡、Line Pay等。
- 等待商品送達:等待所購商品的送達。
文字紀錄的動機反面範例
哪些不是Task? 辨識出不是Task的文字,不予處理
聽/看起來像行為,但並未顯示受訪者如何做某事
- 偏好:描述個人喜歡或不喜歡的詞彙。
- 例如:喜歡看最近流行的穿著搭配。
- 渴望:描述個人想要什麼的詞彙。
- 例如:最近看到旅行團在促銷機票,又手癢想訂了。
- 期待:相信某些事會發生。
- 例如:我認為餐廳會請客人配合,把評價星等給高。
文字紀錄的動機轉化注意事項
- 只留一個動詞,把文字記錄拆解,讓 task 盡可能簡單
- 避免謝模糊的動詞
考慮:寄 email 時考慮附加檔案的大小 → 寄 email 時減少附加檔案大小
處理:當他們遭遇問題時,處理它 → 了解錯誤 + 研究解法 + 解決問題
發覺:發覺它在工作上很難用 → 使用產品時體驗困難
有:上傳檔案有問題 → 請朋友幫忙上傳檔案
讓:讓員工作陳述 → 同意員工作陳述的要求
管理:管理我的聯絡表 → 增加新連絡人到表中 + 編輯已改變的聯絡資訊
規劃:規劃我的專案 → 列出我想加入專案的元素 + 安排專案的時程表
使用:「出現高速網路前使用撥接」是個事實的陳述,不是 task。
想:「想學」是種渴望,不是 task。
文字紀錄的動機資料記錄方式
訪談大綱
任務或問題
受訪者A的記錄
受訪者B的記錄
Task列表
文字紀錄的動機訪談大綱範例
從前述Task探勘的工作顯示:事前準備的訪談大綱很重要!
大綱:羅列想要研究的議題
每個議題都有:想要驗證的假設觀點
文字紀錄的動機訪談大綱範例
親和圖
從一堆線索分類歸納出「概念」的工具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又稱為KJ法(KJ是創始人川喜田二郎的名字)
將收集到的大量意見,根據其相互間的關連,進行分類
想去的景點
先收集到許多
再經腦力激盪產生
分類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❶建立「卡片」
❷將「卡片」分類、命名
(由小群組(概念)合併為大群組(概念))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分類應該避免表面性分類,
而是透過想像、發想找出隱藏的共通點(信念、感受、動機)
知本
礁溪
溫泉
不好的分類
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較好的分類(動機)
士林夜市
逢甲夜市
西門町
安平古堡
西子灣
北投圖書館
熱門景點
品嚐小吃
好奇心
探索新文化
心靈洗滌
想去的景點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❸進一步檢視關聯性
❹撰寫分析文章(人、事、物)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分析文章的範例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分析文章的範例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❺篩選與記錄方案
投票進行篩選
- 決定先解決哪些問題
- 哪些想法或提案特別創新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 製作親和點(黃色便利貼)
- 「U1-我喜歡把購物車當收藏夾用」
- 將便利貼初步分組
- 2~8人
- 不需進行討論(每人各分各的)
- 為分組初步總結(藍色便利貼)
-
藍色便利貼:「購物車對我來說有多種使用方法」。
黃1:「U1-我喜歡把購物車當收藏夾用」
黃2:「U4-購物車方便我計算買了總額多少錢的東西」
-
藍色便利貼:「購物車對我來說有多種使用方法」。
步驟3提醒:
- 一定要用第一人稱來寫!
- 每張藍色便利貼的內容無交集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4. 對分組進一步總結(其他色便利貼)
- 藍色便利貼的總結(更上層分類)
- 可以不只一層
5. 遍歷親和圖,識別設計機會
- 由上而下檢視親和圖,識別設計機會
- 用另外顏色的便利貼,寫上設計想法
- 例:將收藏夾與購物車連通
6. 電子化記錄
- 線上工具:Visual Paradigm
- 線上工具:Label Studio
# 開啟cmd後
pip install label-studio
# 成功安裝後
label-studio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練習
- 資料檔:tronclass下載使用者訪談-親和圖
-
逐字稿的內容拆解,讓每一段落都只涵蓋一個概念
(使用Label Studio標注概念, 概念可重複使用,或新增)
- 將便利貼分組(分群)
- 長度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涵蓋到概念
- 可以不用每個字都留
- 不確定時,寧願長也不要短(短會看不懂)
每個段落加上標號U011(user 01的第一個概念) 就是一張黃色便利貼
- 重點是文字背後的意思(動機、感受、信念、價值),而非考量文字表面
- 剛開始先不要討論怎麼分「比較好」的問題
- 若有同樣概念的便利貼?
參考資料來源:課堂學習筆記—親和圖法
什麼是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練習
-
建立標籤(Label):對分群歸納結果
- 確認「更上一層」的主題:對第一層標籤分群
- 統整第二層主題,形成第三層概念
- 第一人稱敘述
- 把分群中所有便利貼整合成一張「標籤」
- 細節要充足
- 整合方式與第一層整合便利貼方式一樣
- 將相近標籤分入同一組,最後摘錄重點產生第二層
- 單純統整概念,不需要細節(細節在第二層標籤)
參考資料來源:課堂學習筆記—親和圖法
標籤範例:「智慧家庭自動打開電燈的時間」
圖片來源:課堂學習筆記—親和圖法
標籤範例:「智慧家庭自動打開電燈的時間」
圖片來源:課堂學習筆記—親和圖法
第一人稱、具體細節
整合便利貼的實際操作情形(圖片來源)
產生第二層「主題標籤」(粉紅色)的實際操作情形(圖片來源)
三層標籤示意圖
人物誌 (Persona)
別再憑空想像「目標客戶」是什麼樣了!你可以用「人物誌」刻畫出客戶的具體形象!
並非憑空想像,而是依據「事實資料」完成
「人物誌」跟我有什麼關係?有助於團隊溝通
團隊可已在明確的對象上進行討論
「人物誌」也有助於系統設計
虛構角色在使用產品時,都有不同的目的或任務,這些資訊在架構與內容設計上就具相當的價值與幫助
透過三個步驟,完成「人物誌」的撰寫
歸納共通性
收集資料
塑造原型
使用者訪談
動機探勘
親和圖
步驟一: 收集足以描繪好幾位使用者的資料
收集資料
使用者訪談
任務:將2份潔顏乳加入購物車
搜尋使用順暢,結果出現快速,加入購物車也夠清楚。
訪談:最常購買什麼商品?頻率?
美妝,一個月至少會去一次呦!
步驟二: 尋找資料當中共同的「行為模式」與「主題」
歸納共通性
動機探勘
親和圖
步驟三: 塑造人物原型
塑造原型
依據之前搜集的資料匯整出的一種綜合體形象
參考 人物誌模板
人物誌模板
視覺化形象
個人資料
人格特質
專業背景
興趣偏好
喜愛的品牌
心理變數
目標
挑戰與痛點
溝通風格
人物誌模板
視覺化形象
個人資料
人格特質
人物原型
挑戰與痛點
與品牌/產品的關係
專業等級
目標
消費習慣
使用平台
影響產品觀感的關鍵因素
可以運用親和圖後續完成的分析文章
分析文章的範例
分析文章的寫法
黑色句子:實際分析的結果(喜歡、在意、厭倦...)
紅色句子:分析者的推測(背後的原因)
人物誌小提醒
使用符合時代的真實姓名:菜市場名
人物誌小提醒
使用普通人照片(不用名人照片)
個人資料
- 性別、年齡、學歷、職業...
- 突顯人物的個人資料:價值觀、行為習慣
喜愛的品牌:推測平時接觸的領域、價值觀、習慣
心理變數:人格特質、重視什麼
資料不足怎麼辦?
誰?(Who?)
目標客戶的特徵、狀態、基本人口資訊統計
遇到什麼狀況?(What?)
客戶看起來遇到什麼問題?想達成什麼目標?
為什麼有這狀況?(Why?)
客戶沒講出來的痛點(金錢、時間、社交、地位...)
如何解決這狀況?(How?)
目標客戶的特徵、狀態、基本人口資訊統計
人物誌類型: 簡易人物誌
簡易人物誌(Pragmatic Persona)
並非憑空想像,而是依據「事實資料」完成
但若沒有做使用者調查,怎麼辦?
資料可以從哪來?
資料來源 | 可運用項目* |
---|---|
企劃書、提案書 | 年齡、性別、居住地、婚姻狀況、職業、收入、家庭狀況、興趣、嗜好、常逛的網站.... |
網站的存取記錄分析 | 會員資料、使用的裝置、存取時間(星期幾、時段、頻率)、存取的網頁或功能 |
市場調查報告 | 人口統計資料、網站的取得途徑、使用理由、頻率、期間、狀況、場所;使用感想及意見、競爭對手的狀況 |
參考來源:玉飼真一等合著, UX Design初學者手冊, p.82
* 此處以「網站」為例,也可以是「產品」或「服務」
資料可以從哪來?
練習: 參考2019台灣網路報告撰寫簡易人物誌
第四課: 人物誌
By Leuo-Hong Wang
第四課: 人物誌
-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