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訊近用實踐

Wikidata Taiwan

Allen Wang

藝文資料庫開放現場的困境與挑戰

文化資訊近用

資料庫現場

未來展望

開放近用

Open Acess

最早可見於 2002 年【布達佩斯開放進用協議】

2003年【柏林宣言】再次提及類似概念

兩份文件都是促成 EUROPEANA 計畫的重要文件

博物館、圖書館與檔案館

作為記憶機構

-- 2003 柏林宣言

對於文化記憶機構的論述

臺灣的文化資訊近用

資料庫現場的困境

著作權與資料盤點問題就不說了

先聊聊基礎的介面與應用狀態

網站載入效能評估工具

幾個數位資料庫的比較

(國家文化記憶庫與幾個開放資料庫)

幾個數位資料庫/網站的比較

(新樂園與數個合作單位)

過多的訊息

在數個藝文相關的網站中

我們都會發現主持人會期待塞入大量訊息或畫面

希望能透過優秀的內容創造點閱

但是光是網站載入速度用戶就先離開了

API 的思考

API 是促進資料在網路上流通的重要元素之一

然而在臺灣的環境下

民間單位卻鮮少提供

未來展望

如果未來要做新資料庫我們能怎麼做?

「使用」是最好的文化保存方式

可信賴的資料庫設計

--取自【國際合用的研究資料管理實用指南】

F.A.I.R 原則

  • Findable(可查/可查找)
  • Accessible(可取/可取用)
  • Interoperable(可換/可交換)
  • Reusable(可再用)

Findable 可查/可查找 :

  • F1 (後設)資料被附予一個全球唯一且永久不變的識別碼
  • F2 資料被豐富的後設資料所描述
  • F3 後設資料指定資料識別碼
  • F4 (後設)資料在可搜索的資源中註冊或索引

Accessible(可取/可取用):

  • A1 (後設)資料使用標準化的通信協議,以通過其識別碼檢索
    • A1.1通信協議是開放,免費且可通用實施的
    • A1.2通信協議允許在必要時進行驗證與授權程續
  • A2 即使資料本身不再可取得,後設資料也仍可取用

Interoperable(可換/可交換):

  • I1 (後設)資料使用正規化、可取用、可共享和廣泛適用的語言進行知識再現
  • I2 (後設)資料使用符合FAIR原則的語彙
  • I3 (後設)資料包括對其他(後設)資料的合適參照

Reusable(可再用):

  • R1(後設)資料具有多重準確且相關的屬性
    • R1.1(後設)資料借由清晰易讀的資料使用授權進行發布
    • R1.2(後設)資料具備資料溯源
    • R1.3(後設)資料符合領域相關的社群標準

小結

規劃使用情境

將非人使用者/終端使用者的使用情境納入

別再設計 B2C 的資料庫

事實上根本就打不贏現有的商業資料庫與內容

如何創造 B2B 甚至 B2B2C 的使用可能

才有機會為資料庫創造更多的使用情境

en 機器人每日平均瀏覽量 4400 萬次

zh 機器人每日平均瀏覽量 741 萬次

透過 API 創造的再應用次數尚未計入

Web 3.0 的思考

從過去的單一中心伺服器與社群"內容"參與

到了 Web 3.0 思考的是更多元的社群參與

資料的流通與「霧化」

過去資料庫才流行過一段「雲端」風潮

如何在設計上讓資料在多個伺服器中流通

才能確保資料持續「活著」

資料庫做為產品

在做產品、專案經理時我們都知道

只先解決一個需求

在這裡沒有全都要的

資料庫想解決什麼問題?

謝謝您的聆聽

文化資訊近用實踐:藝文資料庫開放現場的困境與挑戰

By allenwang6212

文化資訊近用實踐:藝文資料庫開放現場的困境與挑戰

  •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