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盒奇妙夜

音樂盒的歷史

  • 音樂盒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為使教會的的鐘塔報時,而將大小的鐘表上機械裝置,被稱為“可發出聲音的組鐘”。1598年,意大利籍耶穌會士利瑪竇第一次來到北京,隨行禮物中就有八音琴一臺。這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進入中國的八音琴。經過各種的發明創造,1780年前後,拉勻芳的瑞士人從人偶自動鐘的原理獲得啟示,發明了一種令人贊嘆的機制——機械鳥鳴鐘。
(自鳴小提琴 攝於日本富士音樂盒博物館)
  • 1796年,日內瓦鐘匠的發明,給機械音樂盒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使音樂盒的體積縮小達到極限,而在接下來的世紀得以成功的發展。同一年瑞士鐘表匠安托·法布爾開發了圓筒型八音盒,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這項古董收藏於上海八音盒珍品陳列館。1870年,德國的發明家首創了盤式音樂盒。
  • 17世紀初,音樂盒的工業成為瑞士超過制表和縫制蕾絲業的第一大產業,這使得位於瑞士侏羅山邊的小鎮聞名於世。

音樂盒在中國與日本的發展

        二戰以後,美國的大兵將精致的音樂盒帶至日本,給這個正處在戰爭之後,陣痛呻吟中的民族以很大的撫慰。

       日本的技術人員借鑒了瑞士的制造技術,並作了進一步的更新,使得音樂盒的造價在當時降低了很多,並提高了產量,這正如日本的鐘表工業在戰後迅速崛起一樣,日本制造的精致音樂盒,在全球範圍內,打敗了位於瑞士侏羅山區的眾多廠商,並且逐漸形成以瑞士的Reuge和日本的Sankyo,稱霸全球音樂盒市場二足鼎立的格局。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全球性的機械加工業開始向中國傾斜,音樂盒的制造也不例外。

        1992年,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八音琴在中國寧波韻升的誕生,標誌著中國,全方位地參與全球音樂盒這塊巨大蛋糕的市場競爭,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韻升對八音琴的制造技術進行了更多的技術更新, 取得了多個國家和地區50余項發明專利。這使得音樂盒無論在音質,音量,譜曲,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改進。韻升八音琴已占據全球八音琴市場份額的1/4,僅次於日本Sankyo,位居全球第二位。

 

        音樂盒300多年的產品發展,同時也是人類文明300多年發展的歷史證。每個不同時期的音樂盒造型,都能折射出當時不同的社會心態和文明發展現狀,它也成了時代的一面鏡子。

        現今,音樂盒的制造,延襲傳統,結合現代,正日益成為人們或為了典藏一段歲月,或為了收藏一份情感,或出於對音樂的追求,或對於舊時代的懷念,或為了居室的美化,等等,而得到眾多品位人士的追求。

音樂盒經典音樂

《天空之城》是久石讓的音樂作品,作為宮崎駿同名電影中的背景音樂。悠揚,清新的旋律,與整部電影相得益彰。電影情節的層層遞進,音樂旋律的跌宕起伏,一切的一切都顯得自然、和諧。

いつも何度でも 久石讓《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的主題曲《Always With Me》,甜美、輕快的歌聲讓人感到溫馨快樂,就像的小鳥清脆而歡快的叫聲,不禁使人想起動畫裡那個活潑勇聲音敢、單純善良的小女孩,也是故事的主人公---荻野千尋。《Always With Me》就像一首童謠,觸摸到人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勾起記憶裡那一份純真,那一份童年情結。

Beethoven Fur Elise 貝多芬《致愛麗絲》

    《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 

    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Canon in D Major 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

Canon in D Major的作者名叫帕赫貝爾。年輕的帕赫貝爾,忍受著愛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創作出一組不朽的音樂,以紀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變奏曲,就是後人所稱呼的D大調卡農。

 

 
準確地說,作為一種曲式名稱,卡農並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則”,“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作曲家愛這裡表達的就是那種追思懷念、時空轉換的意境。三個聲部輪換,代表活著和逝去的三個人。

手工製作音樂盒!

開始

音樂盒奇妙夜

By jessejoker

音樂盒奇妙夜

  •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