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shaoen
small P
在近兩個世紀以來人對於性的看法有重大的改變,主要的原因在於科學和性之間的關係。
19世紀科學和醫學的興起,性行為因此被分類,分為自然和不自然的性,但是標籤化也就隨之產生。
醫學歸因的思考使得女性被區分出「好」與「壞」的性別行為
「端莊」與「貞潔」vs.「騷」與「悖德」 e.g. 貞節牌坊、某A老師:女生穿那麼短的裙子
女性的「社會性」是由男性科學家所定義的。男人被視為是積極主動的,而女人則處在被動、順服的角色。女人的社會性功能就是「繁衍後代」與「維持家庭」。 Rich(1980) and Shersey(1973)
因此,性暴力經常被隱藏在「家庭」之中。此外性暴力的成因也經常被視為是女性自己所招致的。 e.g. 喝得爛醉、穿太少招致性侵
生物學觀點
宗教觀點
生物學觀點聚焦在社會性的「生殖」之上,而其也連結到「身體的社會學」。
Turner(1992)認為醫學、法律與宗教都涉及「規範身體」。因此道德的拘束力透過「家庭」來控制,如在中國的傳統社會,子女的數目影響家族的維持,而執政者亦可以透過法律、經濟上的手段去影響。 e.g. 夫妻共同生報所得稅、扶養子女扣除額
雜誌、電視、書籍往往在教導大眾,如何「行銷」自己,如何擁有「完美的體態」,「人魚線」、「馬甲線」才是美的象徵 ——個人的身體被商品化
在這張雜誌封面中你看到哪些時尚建議?
你覺得雜誌會有如此的內容設定,其與社會認定身體應該要有性吸引力以及生殖能力有何關聯?
>
>
>
By taishao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