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A 光的干涉与衍射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托马斯·杨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由两束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在空间相互叠加,在一些地方相互加强,在另一些地方相互削弱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源,叫做相干光源

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条纹特点

等宽、等亮、等间距

  • 与波长成正比
  • 与光屏到缝的距离成正比
  • 与双缝的间隙成反比

条纹的间距

薄膜干涉——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上呈现的彩色条纹

薄膜干涉——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上呈现的彩色条纹

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上呈现的彩色条纹

薄膜干涉中是哪两束光产生了干涉现象?

薄膜干涉的应用——检查平整度

单缝衍射

光离开直线路径障碍物(或孔隙)阴影里去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隙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小或差不多

实验: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单缝衍射条纹特点

中央的亮条纹最宽最亮,

两边的条纹宽度和亮度依次减弱。

条纹的间距

  • 与波长成正比
  • 与光屏到缝的距离成正比
  • 与缝的宽度成反比

圆盘衍射(泊松亮斑)

明暗相间的圆环,中央为小亮斑

圆孔衍射

明暗相间的圆环,中央亮斑较大

第十二章B 光的电磁波说

一、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

  • 麦克斯韦(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
  • 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一、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

变化的电场将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交替产生(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由近及远地传播,从而形成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

一、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

  • 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
  • 1887年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又测出了电磁波的速度。

二、电磁波的性质

电磁波谱

二、电磁波的性质

  • 都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都等于光速 c,即3.00×108 m/s
  • 都遵循波速与频率的关系,即 v= λf

二、电磁波的性质

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事实: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颜色保持不变。

介质 光速(m/s)
真空 3×108
2.25×108 m/s
玻璃 2.0×108 m/s

光的速度由介质决定

二、电磁波的性质

三、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电波:通信

三、电磁波的应用

红外线

Text

红外加热

红外测温

用途:加热

特点:热效应

三、电磁波的应用

紫外线

用途:杀菌,防伪

特点:化学作用

三、电磁波的应用

X射线

用途:透视

特点:较强的穿透作用

三、电磁波的应用

γ射线
用途:γ刀

特点:很强的穿透作用

第十二章C 光电效应 光子说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物体表面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在光的作用下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光电效应的规律

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 极限频率 ν0(或极限波长 λ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极限频率(小于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 增大而增大
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 正比

1

3

2

4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E=h\nu

普朗克恒量:\(h = 6.63 \times 10^{-34} \rm{J·s}\)

光在空间中的传播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些叫做光子的粒子上,光是由大量光子组成的按光速运动的光子流。

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跟频率成正比:

光电效应的规律的解释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ν0(或极限波长 λ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极限频率(小于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3、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光子

光电子

常见金属的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金属 极限频率(Hz) 极限波长(微米)
4.545×1014 0.6600
8.064×1014 0.3720
15.29×1014 0.1962

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 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光子

光电子

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4、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光电子

光子

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入射的光子数目

光电流: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目

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

第十二章D 光的波粒二象性

微粒说

牛顿:光是一种从光源发出的物质微粒,在均匀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传播。

波动说

惠更斯:光是某种振动以机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电磁波说

麦克斯韦: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注意:惠更斯认为光是机械波,与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是有区别的。

 

光子说

爱因斯坦:光在空间中的传播并不像电磁波理论认为的那样连续分布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注意: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弹性粒子,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是有区别的。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光子在空间中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即光是一种几率波(概率波)

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实验,通过不同的曝光时间记录现象。

概率波

  1. 少量光子的运动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表现出波动性。
  2. 频率高的光子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波动性强。
  3. 当光和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表现为粒子性,当在传播时表现为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第十二章A 光的干涉与衍射

By fjphysics

第十二章A 光的干涉与衍射

  • 380